黑夜,一束燈光照亮沈陽市遼中區蒲河岸邊,橙色的身影正在忙碌。受連日強降水影響,蒲河水位升高,湍急的水流將河兩岸的堤壩沖蝕出6個大洞,河水不斷奔涌上岸。
搶險!7月27日晚接到省應急廳指令,國家消防救援局遼寧機動隊伍迅速集結60人成隊趕赴遼中!
現場勘察發現,洞口表面積約6平方米。“根據專家建議,我們裝填沙袋將洞口堵住。”國家消防救援局遼寧機動隊伍政委張玉東介紹,為防止河水再次滲入,消防救援人員將15米見方的塑料布依次鋪到堤壩迎水面,并摞沙袋固定。
8小時奮戰,一“戰”打贏,但防汛之“戰”并未結束……
7月28日,遼中區朱家房鎮艾蒿溝村黃土坎3組的第一道壩被淹沒,第二道壩也出現缺口,洪水開始向堤壩北側的村莊流去。堤壩南側,玉米田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沒,眼前僅有露出的玉米稈穗在“堅守陣地”。
眾多救援力量再次赴現場集結。
水中,救援人員劃著皮劃艇確定水深和水下情況;壩上,卸好的碎石和灌裝沙袋已準備就緒,隨時準備去填補被水沖開的潰口。
最緊張和最艱難的環節,是確定管涌點的具體位置。管涌是水流通過土壤的孔隙形成類似管道的水流通道,導致土壤顆粒被帶走,形成空洞。
“如不及時確定管涌點位置,盡快填補修復,整個黃土坎都可能被洪水淹沒!但水深3米,只能將棍子插到水里,慢慢探查。”國家消防救援局遼寧機動隊伍助理員翟虹宇介紹,為加快進度,村民配合著將自家玉米連根砍除,以便救援人員可以從淺水處觀察。
18時,堤壩沿岸確定存在11處較小管涌點。大家緊急討論后,決定進行保守作業:堵!
一張875平方米的無紡布在草坡鋪開,再蓋上36床棉被,用鐵絲將所有棉被連接,直至鋪滿整張無紡布。接著再用無紡布包裹棉被,并卷成略小于管涌點的管狀體,塞堵管涌點,以保留水中顆粒物,避免其繼續擴大。
20時,在數只作業頭燈的照射下,堤壩南北兩側的救援工作同時進行。
救援隊伍一邊開著沖鋒舟載著縫好的塞堵材料,在南側水中進行管涌點填塞,一邊在北側開展堤壩巡護和尋找漏水點任務。20時30分許,第一塊塞堵材料已鋪設到預定位置,圓滿完成第一個管涌點的填塞任務。
緊接著,第二塊、第三塊塞堵材料陸續縫合、填塞……對于現場的救援人員來說,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布信息,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投稿郵箱:
dbzxchina@163.com
合作熱線:
13353108465
1894661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