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夜无码一二三区,欧美猛男激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东京热,99精品视频免费热播在线观看

中國網新聞中心 | 中國網首頁
要聞    政務    民生    社區
中國網東北振興  >  智庫解讀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的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堅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發內生動力相結合,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這一重要論述為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明確了根本遵循、重要目標與前進方向。

彰顯維護國家

“五大安全”戰略地位

研究東北全面振興問題,要有大格局、大視野,應當從國家發展全局、從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視角,正確認識和把握東北全面振興所肩負的國家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這就從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戰略高度,對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提出要求和期許。

一是在國防安全方面,既要依托國防科技工業重要基地的比較優勢,加快打造現代新型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又要科學統籌好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加快形成軍民融合發展新格局,穩步提升國防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在糧食安全方面,要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有效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高質量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擺在首位。

三是在生態安全方面,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東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筑牢東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

四是在能源安全方面,加快中俄能源合作東北大通道建設,促進東北傳統能源化工體系的轉型升級,同時加大東北地區光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構建現代新能源產業體系,強化能源安全保障。

五是在產業安全方面,依據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在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中做實做優做強實體經濟,持續提升東北地區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鞏固產業安全基礎。

基于東北優勢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東北地區作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其關鍵在于創新驅動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變和影響產業結構,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也正在重塑,東北地區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攻關期。在這一歷史性交匯時刻,應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

在推動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需要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戰略性產業培育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為切入點,以智能制造為先進制造業裝備基地、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和研發基地的主攻方向,促進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個環節滲透,推動東北地區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同時,以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要手段,引導東北制造業朝著分工細化的方向發展,延長制造業產業鏈條,形成產業融合發展生態,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加工服務型轉變。

進一步來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是在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基礎上實現的。其一,不是在老工業基地原有基礎上的簡單恢復和重振,而是產業基礎能力再造、經濟創造力重塑和新舊動能轉換。其二,不是繼續發展與傳統生產方式相適應的舊經濟,而是發展基于創新和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并與新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的新經濟,以及由新經濟改造的傳統經濟形態。其三,不是在傳統產業體系的基礎上做產能的調減或擴張,而是把產業結構調整嵌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去,進而重建產業生態,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其四,不是僅僅在原有的微觀基礎上通過與現代技術手段結合實現生產形式的變革,或在原有生產關系基礎上實現要素資源的重組,而是通過對原有微觀基礎的生產關系進行變革,使之形成新生產關系并與新質生產力結合形成新生產方式,或在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下探索新生產方式。其五,不是簡單通過制定實施優惠政策、特定差別化政策和要素資源流動型開放來招商引資,而是通過建立普惠性、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制度規則,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51211ca9d938117a38c62263c5039f1.png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一直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微觀主體,也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客觀地說,國有企業并非天然低效率、缺乏創新動力,關鍵是要有激發活力和形成競爭壓力的體制機制與環境。基于此,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要通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東北地區國有企業,以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振興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對于東北地區來說,受制于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國有企業未能與地方經濟形成市場化、社會化的分工聯系和協同機制,未能形成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大中小企業協作共生的良好產業生態,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正因如此,有必要將做強做優做大中央企業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完善利益聯結共享機制,打破在地央企與地方國企及民營企業的協同發展難題,為高質量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提供新的突破口。

培育東北地區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在我國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這一重要戰略定位對于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的政府與市場作用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對經濟運行的引導、調控和監督作用,將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起來。二是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將簡政放權、法律體系構建、信用體系建設、服務平臺建設與營商環境優化結合起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體制機制保障。三是加快建設統一的市場體系、完善的要素市場、規范的市場秩序、健康的產業生態和社會化服務平臺,消除影響要素資源自由流動和公平競爭的壁壘與障礙。四是在政策設計上避免出現對沖效應,激勵政策走高限,約束政策走低限;在政策執行上避免出現“政出多門”現象,做到政令統一。五是保護和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同時積極再造微觀主體,形成與新生產力相適應、與新生產關系相協調的新生產方式。

需要強調的是,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絕不是在封閉經濟條件下的振興,而是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全方位振興。東北地區獨特的地緣政治格局,進一步要求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應在東北亞地區和平發展,特別是在東北亞區域合作互利共贏的大環境中進行謀劃。

第一,緊緊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發展機遇。RCEP協議的正式生效,將加快推進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一體化進程。東北地區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推動邊境經濟合作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推動自身產業結構從工業生產向加工貿易轉變,推動相關企業由關注內需向內需與外需并重轉變,培育東北地區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第二,緊緊抓住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機遇。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面向俄羅斯遠東地區開放的最前沿,可在中俄構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背景下,充分發揮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重要通道的優勢,以資源能源開發、農業與水產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為突破口,不斷深化中俄東北—遠東地區經貿合作。

第三,緊緊抓住中日韓政治經濟關系中的積極因素。在復雜多變的地緣政治格局中發現合作機遇,尋找合作契機,求同存異,求同化異,排除干擾,管控分歧,深挖中日韓合作潛力,在不斷演變的地緣關系中尋找合作發展的確定性愿景和目標,攜手促進東北亞地區發展繁榮穩定。 (作者系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郭春蕾
本網專題  
關于我們
版權說明
聯系方式